乡村振兴|“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乡村儿童美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现实情况中,乡村儿童美育工作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深入推进乡村儿童美育需要在美育理念、浸润式体验、数字化等方面继续探索努力。

1 年前   •   10 分钟 阅读

通过 乐知一心

编者荐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美育从娃娃抓起,不仅是推动治理工作有序进行、振兴乡村美育的关键着力点,更是改善乡村儿童心理状况、护航国家未来栋梁树立健康成长观的最佳时期。乐知一心发起音乐陪伴计划,透过民族音乐陪伴乡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通过循序渐进传授美的理念,为文化振兴发力,为乡村振兴尽责。

下文是北京师范大学张璐教授对乡村儿童美育当前面临现实困境的解读,以及对此在思维拓展角度的建议举措分享。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治理工作。从乡村基础教育阶段启航开展乡村美育工作,不仅是实现乡村文化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手段与方式,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

乡村美育的当前困境

现实情况中,乡村美育工作推进难,尤其是在乡村基础教育方面,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课堂内外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乡村美育师资方面,主要集中在整体数量不足(乡村学校的美育教师人数占全部专任教师总人数比例低)、教龄断层(集中在50岁以上的教师与30岁以下的教师较多)、师生比不合理等方面,而且老教师难以迈出传统教学模式,致使美育课堂大打折扣。

图源:贵州师范学院

具体表现为,担任美育课程的教师主要是以音乐、美术、舞蹈等现有师资为主,甚至在很多乡村,语文、数学教师担任了音乐、美术、舞蹈的课程,目前又兼顾了美育课程,许多教师缺乏必备的艺术能力,不能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教学,只能让孩子们听音频、看视频。同时,乡村美育教师科研能力较弱,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接受新知识的渠道又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与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我国基础教育的理念已经完成几代更迭,2022年新颁布的艺术课程课标对艺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乡村教师较难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根据我们的调查反馈,乡村一线教师对当前美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要聚焦在美育的理解问题。在河北阜平县马兰小学的调研中,有教师这样说:“音乐课堂本身就有太多美的旋律与作品,但从美育角度融入原有的音乐教学,我们还在摸索中。”乡村教师已经显示出对于美育工作的认可度与重视度,但具体实施推进比较受阻,主要体现在乡村地区美育意识的不健全、各方进行美育工作的经验不足等问题上,相关统筹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乡村美育思维需要拓展

在中央的教育精神和一线教师务实的实践之间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承上启下的力量,这个力量目前主要表现为高等院校或社会专业机构进行的各项美育行动计划。根据调研,乡村美育的深入推进还有赖于政府深入美育引领,加强美育师资补给,制定翔实培育计划。具体建议:

1)深化美育理念,精准定位开展美育计划

图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要想切实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全方位、高密度地展开美育倡导,使教师、学生认识、认知、认可美育,沉浸于乡村美育的氛围中。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颁发以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总数增加近25万人,但从资源配置上看,美育师资队伍缺额仍然较大,尤其乡村美育教师匮乏,乡县政府不仅要继续注入美育师资投入,实行专人专任,还要加大对乡村美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也可以创造性地开展美育师生下乡、艺术家进校园等形式改善师资空缺、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要加强面向乡村学校的师范生委托培养院校建设”,提出了“定向”和“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的要求。一方面,高校美育师资、师范学生要主动对接基础教育,深入中小学,共同开展合作与研究,了解学校美育的现状和当今中小学美育教师的素养与需求。另一方面,优秀中小学美育教师应走进高校,定期为师范生开设具有一线课堂指导性的专题讲座、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共同开展教育实践、分析教学案例、专题研讨。

2)加强美育浸润式体验,促成美育大课堂

图源:文旅中国

目前教师们的美育思维观念滞留于学校课堂本身,广大乡村提供的广大无际的美育资源没有得以有效利用。

不能单单依托艺术课老师,各学科老师都可以参与学生美育的引导;美育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更不应该局限于学点知识和音体美技能。而重在引导学生理解美与生活、生长的关联,打造具有地方本土化特色的乡村美育课堂,使美育浸润于生活、学校、田间地头……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里,鼓励学生置身于“山间”学习、课堂“观景”,打造“春日里的一缕美育色彩”,实现浸润式的体验与分享。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全乡村美育教师资源缺口,还在无形中引导孩子们察觉“美”的无处不在,使乡村孩子们在本土资源中置身于美——“发现美”“体验美”,自信地“表现美”,进而逐渐养成“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比如中国美术学院“乡村艺课”美育公益项目,集结了一批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优秀毕业生为主体的美育志愿者。“乡村艺课”团队建立起线上线下美育双师制度,帮助乡村学校美育助教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提高教学能力,使之由“完全输血”逐渐变成“辅助造血”。

3)跟上数字化进程,助力建设乡村美育资源平台

图源:央视网

构建美育与文旅联动发展的机制成为乡村美育良性发展的路径,将美育有意识地融入自然资源,建设顺应新时代的数字美育共享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智慧教育提了要求:推动社会化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源纳入公共教学体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发展场景式、体验式学习和智能化教育管理评价。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设有课程教学、美育等模块)为广大农村地区免费送去优质美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村薄弱学校特别是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课程,跨区域优质资源的共享,目的就是弥补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美育质量。

“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教育实现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对于广大乡村地区来说,要充分结合本土文化资源、艺术样式与形态(如本地民歌、器乐、舞蹈等民间音乐或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仪式音乐),通过如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对我国乡村文化场景与艺术内容进行输入与传播。在音乐语言、生态场景中去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依靠传统的田野调查方式,需要加快对我国丰富民族民间艺术的智能数字化步伐,聚合乡村多元民族民间艺术数据形态,并应用于美育课程的开发与美育实践资源的拓展,使乡村公共资源与美育均衡双向发力,助推数字美育资源一村一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美育振兴需要各级政府、村民、文化艺术民间组织以及各类企业等多方面力量的参与和助力,而乡村美育的振兴,也必将助力于乡村振兴。

作者:张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原文:微信「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让乡村振兴与乡村美育互相赋能

编辑:白|审核:Victor

继续阅读